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

咖啡掛耳包

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,市面上開始充斥著咖啡掛耳包,這個流行或許代表著喜歡喝黑咖啡的人有增多的趨勢,雖然也不一定是喝黑咖啡才會用掛耳包,但是用掛耳包沖泡之後還加糖加奶精的人應該不多吧。

在掛耳包問世之前,喝黑咖啡的人想要方便的話只能用美式咖啡機或是法式壓、手沖濾紙泡咖啡,不管何種方式,總是需要一些"雞絲",而掛耳包只要撕開包裝,沖入開水,僅需要一個杯子,沖完之後整包丟掉,不用再清洗任何東西,對懶人來說實在是非常方便。

但是經過多次的比較之後,我發現大部分的掛耳包咖啡,味道非常可怕,完全沒有咖啡應有的香味,不是清淡如水,就是只剩下苦味,喝了兩口就受不了了,沒喝過好咖啡的人還以為咖啡就是這樣,難怪台灣有許多人都不喝咖啡的。

這種情況可以從台灣長期的咖啡文化去找出脈絡,早期咖啡剛進來台灣的時候,是進口的奢侈品,喝咖啡是一種身分的象徵,是一種素養,是比較高層次的表現,而不是一種喜好或興趣。咖啡很香但是很苦,就像是常識一樣,沒有人懷疑這件事,這個咖啡印象在台灣人心中根深蒂固,所以引發下面這些對咖啡的評斷;明亮清爽的咖啡=好淡;深焙卻不焦苦=不夠濃;黑咖啡=提神飲料;咖啡本來就是苦的,本來就該加糖,加奶精比較香,加很多牛奶就很好喝。總而言之苦味像是咖啡的必要元素,而不是缺點(指焦苦),所以有些烘焙廠就買進大量劣質豆,烘至焦苦,再以進口、香醇、義式或著肉桂色烘焙(不是影射星巴克喔)等等來做行銷,然後有個人想嘗試喝看看黑咖啡,就買了一包來喝,結果可想而知。其實只要拋開這些對咖啡的成見,單純地去喝一杯好咖啡,就能感受咖啡的美妙滋味。

掛耳包的品質不好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,就是新鮮度的問題,要知道咖啡的保鮮期很短,跟牛奶差不多,但是牛奶過期就會酸掉不能喝,咖啡卻還能喝,只是所謂的芳香因子都消失殆盡了,只剩下苦味,這個芳香因子大約會在烘焙好一週之後快速消失,尤其掛耳包是已經研磨好的咖啡粉,表面積增加,更會加快芳香因子的消逝。而一般的掛耳包保存期限都是一年、三年,這沒有錯(的確還能喝),但是消費者應該要知道何時才是最佳賞味期限。

再來是掛耳包的選擇,我發現價格並無法區分品質的好壞,有的賣高價,喝起來卻像垃圾,有的蠻便宜的,豆子的香味卻表現得不錯,好不好喝應該由自己去感受,而不是貴的就比較好喝。以現在台灣的情況來看,還是建議想要嘗試喝黑咖啡的人,從小型的自家烘焙咖啡館開始,比較不容易採到地雷。

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咖啡的美好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